近日,咱们社群中多次提到超声波雾化,甚至有群友表示,陶瓷芯终将被市场淘汰,棉芯会越来越好,而最后一统天下的将会是超声波雾化芯。

在行业同质化严重的现在,超声波雾化被提起,那就有必要聊聊了,这个技术现在是否足够成熟了,是否具有市场竞争力了?

1.超声波雾化相比于电阻加热雾化,最大的优点和缺点都是低温雾化,避免了加热件加热老化和有害物质的释出的同时也丧失了高温雾化的口味口感

2.超声波雾化和电阻加热雾化一样都存在零部件老化过快导致的使用寿命问题,电阻加热雾化中老化的是陶瓷芯或是棉芯,超声波雾化中老化的是超声雾化片

3.超声雾化受限于技术,不仅雾化颗粒粒径过大,机器本身体积也过大了,与市场需求的便携性相悖

什么是超声波雾化?

大多数电子烟从业者都知道,韩力在2003年发明了第一个基于尼古丁的电子烟产品,并创立如烟品牌。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如烟的雾化方式,并不是如今主流的电阻加热方式,而是,超声波雾化。

根据韩力2003年的一份专利显示,他所设计的电子雾化香烟由高频振荡雾化器、气流传感器、电路板、电池等结构组成,其中高频振荡雾化器正是利用了超声波雾化的原理。

韩力的如烟由于超声波雾化技术的不成熟,在雾化效果上令消费者难以有良好的体验,所以后来的电子烟厂商都纷纷转向了烟雾量更大、雾化效率更高的电阻加热技术上面来。如烟也早已被帝国烟草收购。

超声波雾化,顾名思义是以超声波来将烟油雾化的过程。

利用电子高频震荡(振荡频率为1.7MHz到2.4MHz,超过人的听觉范围,该电子振荡对人体及动物绝无伤害),通过陶瓷雾化片的高频谐振,将液态分子间的分子键打散而产生自然飘逸的水雾,不需加热或添加任何化学试剂。

通俗来讲,超声波雾化是将烟油以高频振动的方式打散后成烟雾来吸食,相对于现在市场主流的加热雾化,超声波雾化最明显的差别和优点就是无需加热。

众所周知,无论是陶瓷芯还是棉芯,都需要发热丝的加热才能将烟油雾化成可抽吸的烟雾,超声波雾化则是以超声波的方式代替加热丝,其余结构与一般的电子烟并无二致,同样是储油舱、导油体、雾化芯与气道,只是雾化芯由加热丝变成了超声波元件。

乍一看去,超声电子烟在很多方面都领先于电阻加热电子烟,那为什么至今超声电子烟都无法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呢?

超声雾化为什么做不走

总的来说,超声雾化之所以做不起来,还是因为现阶段不够成熟。

咱们先从技术本身来看。举个例子,雾化技术在多领域被广泛应用,其中以吸入为主的是医疗领域,但是目前医疗领域主流的雾化技术并非超声波雾化而是压缩雾化。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超声波雾化在技术上相对有局限性,主要集中在超声雾化片上,由于超声雾化片的技术限制,让超声雾化的雾化颗粒粒径较大,医用超声雾化粒径一般是9微米,这个粒径的颗粒只能通过上呼吸道,是无法被下呼吸道吸收的。

“超声波雾化将一统天下?”那为什么现在做不走?-格物消费-国内外电子烟资讯平台

扯远了,回到电子烟身上。

据了解,超声电子烟的雾化芯以金属/压电陶瓷复合片为主,金属/压电陶瓷复合片是通过压电陶瓷片的平面振动模式来带动金属膜片振动而使液体雾化。但这种结构的雾化片金属膜附着不牢固,能量转化效率低, 容易在使用过程中产生脱落,影响使用寿命。

其中金属雾化片上面的微孔大小直接影响到电子烟液的雾化颗粒大小。目前超声波振动式电子烟雾化器中雾化片上的微孔最小只能做到2微米,这成了超声波雾化电子烟发展的瓶颈之一。

因为雾化颗粒的细致程度直接影响抽吸的口感体验,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咱们现在使用的电子烟,陶瓷芯的雾化颗粒粒径是0.5~0.55微米之间,棉芯的颗粒粒径大一点,是0.7~0.75微米之间。雾化颗粒是存在赏味区间的,在0.5到1微米间,颗粒越大,口感越好,层次越丰富,而超出这个区间后,颗粒粒径越大,越不能感受到丰富的口感。

据某头部品牌研发负责人表示,超声波雾化在日常的家用加湿器就有应用,他向我们加湿器可以放牛奶、放可乐,但是只能闻,不能抽,因为不能进入肺部,纯烟油同样不行。电阻加热电子烟之所以获得成功,是因为PG(丙二醇)和VG(丙三醇)的出现,PG提供了击喉感,VG则是增加了出雾量。

他补充道,超声电子烟想获得成功,就必须找到属于超声电子烟的“PG”和"VG",从烟油上与电阻加热电子烟区分开来的同时,还要保证抽吸的口感与安全性。

其次,过大的雾化颗粒就像水珠一样,常使用棉芯电子烟的朋友应该有体会过偶尔抽上一嘴油的感觉,颗粒粒径大,自然就更难避免冷凝液的产生,大颗粒烟雾更易在气道凝聚形成冷凝液从而抽吸时发生异响,也就是咱们俗称的“炸油”。而且由于烟油的主要成分甘油的关系,有部分超声电子烟的使用者反馈出现了一定的滑肠现象,这就很不可描述了,甘油本身也是开塞露的主要成分,emmmmm......

除了雾化片的问题外,更重要的也是如烟被市场淘汰的原因是风味口感。

超声波的确可以实现低温雾化,这是优点,可是劣势也伴生存在,那就是低温雾化是极难解析烟油的风味的。我们在《揭秘,都是2.0毫升烟弹,为什么有的却不“耐抽”?》中讲到,香精需要高温来雾化,温度降低,香精雾化不完全,口感就逐渐变差了。

咱们再从产品来看。

首先是产品尺寸,受限于超声雾化的技术逻辑,需要更多的电能去驱动超声雾化设备,这使产品只能设计成类似大烟雾雾化器的样式,与目前主流相悖。这个尺寸的雾化器现在并不是市场主流,之所以现在换弹式小烟大行其道,甚至许多海外大烟雾品牌回归国内做小烟,都是因为便携性问题。

其次是产品设计,如上文所说,超声雾化以超声雾化片代替了加热线圈,免去一系列因加热而产生的老化与有害物质释放的问题,但是超声雾化片在不停的高速震动下仍会脱落,依旧有使用寿命的限制。

除了产品设计外,超声电子烟的烟油同样存在不合市场的问题,我们使用的大烟雾产品,市场上都有多家烟油品牌可供选择,而超声电子烟只能使用其专供的烟油,换句话说,这就相当于吊死在一棵树上了。

而且超声雾化的技术还限制了供应链的入场,相应的技术壁垒导致供应链其他企业品牌难以加入,除非超声雾化为市场所认可,不然只能固守一方,难以形成供应链布局的规模效应。

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各品牌的引流杆,为什么能把价格打的这么低?我们不否认引流杆在做工工艺上相对正常烟杆有所缩水,但正是因为供应链的完整和众多企业的入场,才能形成规模效应,降低了工业生产的成本。

如上文所言,超声电子烟需要找到自己的“PG”和"VG",供应链的完善不仅能提供规模效应,还可以提高研发水平,在雾化和烟油技术上突破。

超声电子烟尽管拥有不少优点,可是劣势同样明显,这么说,咱群友放言的“陶瓷芯终将被市场淘汰,棉芯会越来越好,而最后一统天下的将会是超声波雾化芯”在短时间内应该内不会发生了。

再说了,以目前用户增量做不起来的市场情况而言,无论是陶瓷芯还是棉芯都举步维艰,超声电子烟入场也未必能讨到好处。

不过,咱们回归电子烟的本质即替烟减害,现在的加热电阻电子烟相对香烟的确减少了许多危害,可是仍然存在诸如积碳糊芯、甲醛等问题。

社会舆论对电子烟的抨击也都集中在电子烟的危害上,而超声电子烟则是在安全性上更近一步,摒弃了高温加热附带的危害。如果有供应链企业入局,想必其技术问题也可以更快得到解决。我们还是再静待新技术给我们带来惊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