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靴子即将落地的大背景下,电子烟距离许可经营时代只有一线之隔。和品牌、店主一样,经销商也被要求持证上岗。但可以预见的是,大多数经销商或许将与批发许可无缘。去经销商化是必然趋势,而个别品牌的动作则充当了催化剂。


比如3月1日早间,格物就曾发布独家报道《重磅!柚子更换合元芯,或将全面放开渠道(附解读)》,指出柚子将于3月1日开始推动销售团队去拓展更多点位,全面放开渠道。柚子经销商背后不禁传来阵阵凉意。


以此观之,经销商转型,似乎有提前筹谋的必要。此时又一个重要问题摆在眼前,该怎么转?


在与轻心eazy对话的过程中,对方的看法是转型成为“新雾化连锁运营商”,统一门头形象,经销零丁雾化产品,后期导入其他品类,并可兼做品牌服务商。


转型之路不只一条,走在十字路口的经销商们也需要听到更多声音。因此格物与多个电子雾化品牌进行了深度沟通,聆听他们关于转型的心得。

麦田CEO赵浪

不要对转型服务商抱有太多幻想

CEO圆桌派第一期:监管逐渐明朗,经销商何去何从?-格物消费-国内外电子烟资讯平台

监管落地后,经销商转型是必然的。虽然根据管理办法,届时会下发批发许可牌照, 但是不出意外的话,能够拿到牌照的经销商不会太多。

经销商转型服务商,通过收取品牌服务费的形式盈利是一种可行的方式。但是一家品牌的地域性服务商公司能攫取到多大收益,我个人是持保留意见的。  


如果根据管理办法上的规定,建立全国统一的电子烟交易平台,类似现在的中烟新商盟这种形式。实质上就是统购统销, 终端门店直接对接新型烟草订货平台,服务商在整个环节里面能参与的内容有限,那么相应的,能获取的收益也就不会太高。 


所以我觉得,现有电子烟经销商不能对转型为服务商后的盈利能力抱有大的幻想。 


经销商手握宝贵的市场资源,完全可以转化现在持有的市场资源投身用户画像高度重合、渠道属性趋近的新产品, 比如零尼古丁雾化。  


现有渠道可以直接转接,相对于监管后的电子烟,利润回报率更高,客户也更乐意接受。 

蔚多CEO赵兴刚

从经销向品牌合伙人等角色进行转化

我们一直做的是大健康领域,不是电子烟,所以我们不担心监管的问题。

CEO圆桌派第一期:监管逐渐明朗,经销商何去何从?-格物消费-国内外电子烟资讯平台

同时我认为,面对监管,电子烟企业应该积极配合国家政策,执行好法律要求的规范,积极配合办理相关证件,切勿触碰红线。


在转型的这个问题上,我觉得有能力的经销商可以拓展国外市场或者增加新品类,从经销向品牌合伙人等角色进行转化。


要知道,中国崛起是必然,国货出口已然是大的趋势和潮流,根据同行的反馈,澳大利亚排名第一、第二的电子烟品牌都是中国的,英国前三品牌也是中国的。由此可见国产电子烟在出海上的强势。


在未来,蔚多依然会联合更多医疗企业开展联合研发和市场开拓,并与高校和某科技厅合作,对研发成果进一步完善。蔚多的基因是医疗和研发,我们把研发和医疗属性做好,市场和产品推广端,会联合更多友商和合作伙伴一起去做。

福狗CEO王宇

经销商转型需要具备破圈思维

经销商如何转型这个问题很难回答,面对监管趋势,大部分经销商面临转行是必然,至于转到哪个行业,则要看代理商自身的资源优势。


如果打算继续做雾化行业。我个人认为有三条路可以选择:1.出海;2.零尼古丁雾化产品;3.功能性雾化产品。


坦白来说,这三条路都存在一定风险和考验。对于目前的经销商来说,如果是选择出海或者尝试功能性雾化,则要背负较大的渠道压力。至于零丁雾化,则是一片未经检验的市场,而且我个人认为它的天花板有限。


我自己觉得,经销商想要转型,需要在品牌方的引导下,树立破圈思维,匹配现有经销商的优势去做产品规划。


对于福狗来说,会助力经销商进行转型,用经销商现有资源进行商业变现。当然,由于经营模式不一样,我们的方法未必适用于其他品牌。

雾舞优集CEO大贺

外贸不是人人都能吃到的蛋糕

电子烟行业遭到监管,对雾舞优集的影响不会特别明显,毕竟目前我们在国内的生意规模有限,外贸单子才是营收的大头。


对我来说,优先考虑的问题是如何快速准时地交付外贸订单。


从电子烟管理办法可以看出,政府在积极引导国产电子烟走出国内,出海也被认为是经销商重要的转型方向,但根据我自己的从业经验,出海本质上吃的是资源饭。


海外的经销商客源,国内品牌方的优质资源,几乎能够决定一家外贸企业的生死,但这两种资源只有一部分人能够染指。


内地经销商在转型做外贸时,可能具有天生的劣势。地理上的劣势是其一,大部分工厂都在广东的深圳、东莞,想要保证订单的及时交付,很多时候需要蹲守在工厂跟进度,以保证品牌、工厂的配合度。


除此之外,内地的经销商因为缺乏做外贸的商业氛围,在跟沿海的从业者竞争时也可能暴露短板。

九脉创始人尹建华

经销商不转型等于等死

经销商必须转型,不转就等于等死。原因很简单,大部分经销商拿不到批发许可,就算拿到许可,也可能拿不到配额。


比如你原来可能是某品牌的省代,但在新政落地后,必须统一进平台采购,在这种情况下,受配额影响,你能拿到的货可能相当有限。


品牌原来可以做到5亿的月营收,但受配额影响,营收可能大幅缩水。省代市代等经销商在这种逻辑之下,能够吃到的货就会更少。所以现在的省代、市代必须转型。


如何转型,我的建议很简单,改行,搞草本,增加项目。


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也成了路。各位老板的建议虽然各具可行性,但归根究底,时间才是能够验证一切的答案。